陈美恵:SOD集团开年矩献,华人首次出演!
其实,两岸三地的业界写手早就在宣传此人了,那就是陈美惠。
陈美惠,据我所知是业界公然公开宣传推广的首位华人。目前能知道的她是东北人,是中文教师,而且精通日语,意思是此人既有可能会三国语言,中文、日语和英语。
这简直就是人才啊,问题是,为什么要进入业界呢?想不通也搞不明白。
听惯了日语和看惯了配的中文字幕,突然中文的对白还真有点不习惯。
从首部作品的表现来看,可圈可点。从外形上来看,长得还行,比较大众化。
不过也有人质疑她身份的真实性,认为她只不过是会说中文的日本人而已。她实在太可疑了,SOD集团以前也不是没搞过,用会说中文的来假冒,主要是宣传的噱头,博取眼球。至于孰是孰非,孰真孰假,我们也搞不清楚。
不管她是真的来自于东北的,还是假冒的,这才华总难免让人问一句:卿本佳人,奈何为娼?
娼妓,注定为社会所不容,就算再开放的社会,也无法完全认同。羞耻、道德、人性……,谁又能说得清呢?
那么,什么是娼妓?
娼这个字,本写作“倡”,原本是古代的歌舞乐人。《说文》曰:“倡,乐(yue)也。”《广韵》曰:“倡,优也。”“优”即戏子、艺人。
“妓”同“娼”,《广韵》曰:“妓,女乐。”
所以,娼(或者倡)与妓,都是上古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比如玩音乐、跳舞,耍杂耍、杂技等等。妓则通技,包括舞技和杂技,也写作“伎”。
也就是说,不管叫娼妓,还是倡伎,最开始都是唱歌、跳舞的艺术工作者。但“倡伎”最终却演化成了“娼妓”,这是以后的事情。
反正,娼妓一开始是音乐、舞蹈的艺术工作者。到唐宋后,娼妓大放光彩,滋生出了青楼文化。
中国的娼妓、青楼以及青楼文化,在日本就是艺伎、茶屋和艺伎文化。
中国娼妓、青楼文化已经成为历史,但日本艺伎、艺伎文化却一直延续到现代,并且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日本艺妓诞生于江户时代的吉原妓院街。
公元1603年,掌握大权的德川家康在江户开设幕府,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统治日本达200多年,这一时期史称“江户时代”,日本史上也称“近世”。
稳定繁荣的江户时代让日本艺伎文化大放光彩。
江户初期,艺伎大多是演艺卖身合二为一。在后来的发展中,二者才逐渐分离。
艺妓按照年龄,划分为未成年与成年:未成年的艺妓称之为“半玉”(也叫舞妓);成年的艺妓称之为“一本”。
按照工种分为跳舞和唱歌,跳舞的为“立方”(たちかた),担任三味弦、歌曲演奏的艺妓为“地方”(じかた)。
艺伎接客表演的地方就叫做“茶屋”。茶屋原本是茶馆发展而来的,从原来的喝茶小憩到客人寻欢,艺伎表演的专业场所,是茶屋的发展史。
至于艺伎们居住的地方就叫:花柳街。“花柳”二字是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花红柳绿”诗句。
18世纪中叶,日本艺伎作为一种职业被合法化,可以公开营业。以至于在日本的江户新桥、柳桥和京都祇园等地都相继出现了专门进行这种表演的艺伎馆。
德川幕府中期,艺伎由主要服务于作为统治阶级开始向基层武士和新兴的商人阶层服务,正因为如此,日本艺伎最重要时刻来临了。
自古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一场荡气回肠、动人婉转的悲喜剧在日本拉开了。
天皇、权臣、高僧、武士、地主、商人、艺伎,他们相互交织,一同唱响了日本历史上最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
德川幕府后期,日本历史上倒幕大剧也拉开了。当时,各地的倒幕武士为了掩人耳目,就隐藏在艺伎茶馆里。他们以艺伎馆为根据地,进行着各种计划。
有些早已不满幕府统治,具有侠义心肠的艺伎们开始帮助这些勤王的有志之士。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叫“君尾”的勤王艺伎。
君尾本来出身于一个武士家庭,但她的父亲被仇人所杀后,家族没落,而她迫于生计沦落为艺伎。
由于出色的表演,她很快引起了上面的注意,甚至被幕府高官岛田左近看上了,此人在京都负责追捕维新志士。
君尾为了维新大局,被迫接受了岛田左近的求婚,随后君尾利用岛田对她的宠爱有加为倒幕人士提供了大量情报。而且君尾还曾经搭救过不少倒幕志士。
维新派武士就根据她提供的情报,最后成功刺杀了岛田。岛田被杀后,幕府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倒幕运动成功了,日本进入到了明治维新新时代。
后来有人说,当年没有这些艺伎,日本的历史恐怕就要重写了。虽然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艺伎在倒幕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明治维新以后,艺伎与政界人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当时的伊藤博文、木户孝允、滕浦大郎的妻子都是艺妓出身。
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艺伎进入到了黄金时代。当时日本的文人如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吉井勇、长田干彦、司马辽太郎等人,画家如堂本印象、横山大观、山口华洋等人,企业家如稻盛和夫、本田宗一郎等人,都是艺妓馆的常客。
据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曾光顾过京都的艺妓馆,喝了两盅日本酒后就大谈宇宙的物质存在,结果听得艺妓们一头雾水。
这些故事类似于中国的才子和娼妓的故事。